开斋节前夕,我到医院血库去捐血。出乎意料的,人很多,三大民族都有。大家都耐心等待医务人员为我们采血,过程中大伙儿言谈甚欢,充分反映了理想的马来西亚画面。
血库负责人说下来几天休假,他们必须确保血浆供应充足。他很紧张,一直在拨打电话请社团找人来捐血。后来他求助一名印裔捐血者,说是联系不上他的好朋友。这名捐血者二话不说,一通电话联系上,交给血库主任。原来他们要找的是一名罗里司机,拥有Rh隐性血型,这是少有的血型,足以江湖救急。
我很喜欢这样的气氛。捐血者是无偿奉献的,医务人员也是不知道在为谁而忙,大家就是这样无私地付出。
1997年,我在马佛青秘书处“上班”。报上看到专题报道,批评华人不热衷捐血。我很怀疑这种说法,于是我拨打电话到吉隆坡中央医院血库①咨询,对方倒是激动地回应说这是垃圾报道,现今捐血最多的是华裔。
有关记者是凭印象写稿,没有做好功课。早期华社的确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所以难接受捐血。但是,马佛青总会在70年代就开始积极推动捐血运动,号召佛教徒勇于行内财施,捐献血液给有需要的人。
关丹当时也响应总会号召。据何振森居士回忆,当年他们到医院说要办捐血运动时,院方还真不知所措。当时血库还没有成立,除了军警外,没有人会主动到来捐血。后来医院派员到佛教会来采血,据说还有一名母亲老远步行到佛教会,跪下要求别抽取她孩子的血液。足见华社当时对捐血所存有的负面观念何其强。
我中学时就在太平佛教会看惯捐血运动。但是一直都没有捐,因为怕父母责备。21岁生日,有了自主权,我到马大医院捐献第一包血。其后,每半年一次,维持至今。也忘记是什么时候被妈妈发现我捐血了。只记得老人家发现后,不但没责备我,还怨我不告诉她,好让她炖药材给我补身子。
华社改变捐血观念,马佛青总会肯定要记功的。为什么佛教团体成功转变这种错误观念,一名部长的说法也许可以解释其中原因之一。80年代我在马大读本科时,有次某学会办捐血运动,反应不是那么好。前来开幕的部长打趣说:你们要像佛教团体那样,领导层在捐血运动中是第一个躺下来捐血的,请我们来只能说话打气颁发纪念品是不够的。
《东方日报·龙门阵》07/06/2019
“渐修顿悟”系列之21
注:
①吉隆坡中央医院血库是全国最早,也是协调全国血库运作的机构。维基资料:Blood Bank Services In Malaysia has been initiated by a group of women volunteers of the Red Cross British in 1955. Initially the service is only open on Wednesdays from 5.00 pm to 5.30 pm at the Kuala Lumpur General Hospital. On this initiative, a total of 25 to 44 donors were collected every month. Donors at that time consisted of members of the police,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personnel.
https://www.pdn.gov.my/
你好,刚刚在海外华人书市。 听你们说的分享会。想问:
回复删除你对马来西亚宏愿2020与小学教育的里程碑有什么样的看法?
不太确定您要问的是什么?据我所知,2020宏愿已经是历史名词,国阵政府在纳吉时代也不谈了,反而提出TN50(Transformasi Nasional 2050)。至于小学教育的里程碑,真抱歉,我不知道教育部有喊过这个口号。沸沸扬扬的倒是TS25(Program Transformasi Sekolah)。
回复删除有机会我也想去到新马各个血库、捐血站捐血,顺便看看各地有啥不同,并跟朋友分享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