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星期六

【佛124】佛学班老师要有使命感吗?

 “渐修顿悟”系列之124

28/05/2021



【303】学习是可致不可求


“可致不可求”这句话出自苏东坡。他在“日喻”一文中谈到“道”是可致不可求的,意思是说道这个最高的境界是自然达到的,不是强求得来的。

苏子说了两个寓言来阐述这个道理。第一是“扣盘扪烛”,第二是“北人学没”。前者说天生瞎眼的人不知太阳长个什么样子,便向人请教。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他敲了敲铜盘,记住了声音。他日听到钟声,便以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照明就如烛光,他摸了摸蜡烛,日后摸到笛子就以为是太阳。后者说南方人善于潜水(没),北方人到来请教,问明方法后自以为懂了,结果潜水却遭没顶。孰不知南方人自小和水在一起,熟知水性,潜水是自然学成的。

我们的学习不正也是如此?如果一直往外求,他人再高明,告诉你的恐怕也是铜盘蜡烛之类的譬喻;如果死记硬背,以为这些话语就是真理,那恐怕和瞎子扣盘扪烛没有差别。又或者请教于人,却没有认清楚人家背后的功力,而只看他眼前的成就,这就要像“北人学没”那样,迟早要溺毙。

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耐住性子,刻苦学习。在实践之中不断追求能力的提升;不止不好高骛远,就连目标也要忘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果是水到渠成、自然可以驾驭的。

我学习华文的经验就是如此。小时候便立志当老师,但从没想过要当华文老师。成长的环境让我没有条件学好华文,资质更不如人。后来把华文学好,是靠扎实勤读常写得来的。学习古文更是如此。以前一直纠结在古汉语虚词和翻译之中,没有看过多少古文。去南京留学时,古文连本科生都不如。惭愧之余,就认真去读《诗经》《论语》《史记》等书。看多了,日常与古文为伍,终于也跟上去了。

如今看人家学习华文,多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岂不知这也是扣盘扪烛之举。

我还是推荐“可致不可求”的学习模式。放下求得的心理,与华文交朋友,假以时日,必能很好驾驭这个语文。

《星洲日报·东海岸》22/05/2021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佛123】争宠

 “渐修顿悟”系列之123

21/06/2021



【302】转危机为契机


MCO 3.0促使学校再次大规模停课。

这并非第一次大规模停课了,各造应该共商对策,以便学生的学习在疫情的冲击下降到最低点。我们不能坐等疫情过去,也不能等候疫苗带来全面免疫,专家说疫情还会蔓延一两年,我们必须有更好的应对方法,以让教育真正进入“新常态”。

第三波疫情爆发之前,我看到社媒一些人不主张关闭学校,搬出数据说学校受感染的程度很低;也有人指责教师自己不顾好自己,把疫情带给学生来却要求关校是不合理的。另一边厢,大多数教师都希望不要再关校,尤其是小学生上网课的难度很大。此时此刻,最避讳的是相互指责,寻找祸源。要知道埋怨无济于事,谅解和互动才是正道。

过去停课期间,有好些个体和单位都发挥了创意,使学生可以继续学习。例如让实体课和网课同步进行,肯定可以降低学校因人潮带来的风险。那些有条件可以上网课的,就居家学习;那些不得不上实体课的,则继续到学校来。

教育部有责任给学校提供资源。多年前的“精明学校”(sekolah bestari)概念便推动了远距离上课,这表示在技术层面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至于财力,除了紧急拨款外,政府也可以奖掖的方式和私人界合作,提升学校设备。疫情期间,一些政党、私人界动员供应学生电脑或手机,纾解民困。何不整合这些资源,给国家未来的主人公更好的协助?

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不管愿不愿意,老师和学生都经常接触电脑,信息技术都有明显的提升。这是好的一面。如果再加把力度,官方结合民间促成家家有电脑,户户可上网的局面,疫情后学校都可以落实“精明”的理想,水平提升又何止一级?

硬体设备解决,教育部可以更专注协助教师提升网络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技巧。此时的课程必须是操作性很强的,不若以前的空谈理论。在环境的迫使下,相信教师都乐于自我提升。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该结合更多教育工作者商榷教改之道。网课是一个新概念,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网上测试更是一大挑战,如何做到公平且有效,尚待具体的良策。

冬天虽然来了,却不知道何时是尽头。我们不能坐等冬天过去,是时候主动调整出击,疫情所带来的危机,或可转化为教育提升的契机。

《星洲日报·东海岸》16/05/2021



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

【佛122】敬悼慧海法师

 “渐修顿悟”系列之122

14/05/2021



【301】实习生怎样才算优秀?

师范生在学期间会有2次实习,各进行12周。要认真评估实习生的表现,我们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不能采用一般的终结式评估法。更何况学员的优秀与学校老师的优秀是两回事。 

首先,当然要看他们的文案,包括中短期教学计划,课后反思,教学日志等。一般而言,实习生都较勤奋,该处理的文书工作都齐备,评他们表现优异是不成问题的。 

其次看他们的教学。主科、副科、课外活动的教学都要达标,如果要获得特优的成绩,只要其中一项不好就要被否决。讲师要评估的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展和课后反思,不是采用清单打勾,有做就可,而是看其创意,看他会否采用新进教学模式。由于现今招收的师范生都是甫从学校毕业的,零教学经验,所以这方面不能有过高要求。一般只要构思成熟,会考量多方面因素,我们都会视为具有潜能,给予栽培。最怕那些用他小学时老师教他的方式教学的,墨守成规,自我否决师范培训的作用。 

除了上述规定的以外,一般讲师还会看实习生的工作态度。要看一个人的态度,难免会主观。把文案准备齐全,是否表示态度正确了?对讲师毕恭毕敬,教具准备妥当,算不算态度积极?与校方领导建立好关系,是不是优秀? 

要了解实习生的态度,讲师通常会咨询校方,以多加了解。毕竟讲师到学校的次数有限,看到的恐怕是片面的。例如某次有老师建议我第一节课就到学校,我依了。原来是实习生到校后交待学生做功课,自己却到食堂用早餐,让我在课室里迎接他来上课。如果不是校方告知,我们是无从知道的。 

校方的看法,也许和学院有差异。我们不宜用年终评估教师的标准,全面看待实习生。他们不止教学经验不足,人事沟通上更欠缺。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要做,而是他们不敢做,也不知道怎么做。指导、劝告、鼓励都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实习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日后在职场的心态,多少与实习期间有关。我们的点拨提拔,也许会造就更杰出的老师。 

在职场三十余年,我认可的特优实习生不多,但我相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星洲日报·东海岸》08/05/2021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

【佛121】见山还是山

 “渐修顿悟”系列之121

07/05/2021



2021年5月3日星期一

【300】这是另一个开始

        教育部宣布UPSR因新冠肺炎辞世,享年33岁。 

        民间对此反映不一,有理性的声音,也有感性的宣泄;前者有离地和落地之别,后者有欢呼和悲痛的不同。 

        有人质疑教育部何以仓促决定,说停就停?其实并非如此,早在2011年推介标准课程(KSSR)时,教育部就有意要这样做。当时有40-60的说法,40是校内评估,60是全国统一考试。虽然后来敲定保持考试,但新的概念已被提出并推介。前两年教育部也落力宣传课堂多元评估(Pentaksiran Bilik Darjah, PBD),准备逐步取代统一考试。疫情加速取消了UPSR。 

        师培课程在测评理论上也相应做出调整,从早期重视如何管理考试、实施考试到分析考试成绩,逐渐扩大为到探讨如何测试(Assessments)。于是大家才发现过去太过注重总结式测评(Summative Test),忽略了形成式测评(Formative Test)。教育该注重儿童的成长(Kemenjadian)成为小学教育焦点后,如何评估儿童的成长更受到重视。就连教案,也必须增加一栏,预写测量的方法和指标。 

        以一堂说话课为例。教师想让学生介绍父亲,除了构思怎么教之外,教师还得明确目标,才能准确测量教学效果。要不然,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有些介绍父亲的履历,有些只在外貌上下功夫,有些讲述他和父亲的关系,都会被认定为具备说话能力。学校教育应该是更有目的地给予学生训练,强化他们的能力,不能把学生本就具备的泛谈能力当成是学习成果。 

        若教师圈定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备课时,教师得想好如何测量。若班上有30来个学生,总不成让学生逐一说话以作测量。此外,学生说话时,教师要听什么才能断定是优秀、达标或不臻理想的,也该制定一个可观察性的标准。可见废除了统一考试,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挑战。教师素质和教学若因此提升,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成长。 

        教学离不开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取消统一考试,只是因为它已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乃至带来了反效果,但绝不是要放弃教学成果的测量。 

        废除UPSR考试,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学校和家长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吧! 

《星洲日报·东海岸》03/05/2021

2021年5月1日星期六

【佛120】事无不可对人言

 “渐修顿悟”系列之120

30/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