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中学生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吗?他们竟然不确定我问的是什么,对金庸二字仿佛很陌生。再问他们听过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吗?他们却非常肯定地点头。原来信息时代的青年,有大数据却缺乏深度学习,所知的多是浮光掠影,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坊间流传“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在我们那个时代确然如此。那时金庸小说最为盗版书商喜爱,就连租书店也供应山寨版图书。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金庸笔下的人物愈发普及,人们认识他们大多通过电影、电视剧,再来就是电玩。
21世纪初,中国境内境外纷纷把金庸小说纳入中学教材,北京选《雪山飞狐》,港澳台、新加坡都选《射雕英雄传》。与其说这是金庸小说的“被发现”,不如说这是一种趋势,一种要抗衡庸俗化的趋势。
小说人物家喻户晓不一定就是好事。孙悟空是华人社会通用的代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孙悟空。但《西游记》是如何构建人物,小说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价值又是表现在哪里,却少有人问津。结果,大圣爷莫名其妙上了神台,为众人所膜拜。有趣的民俗学对民智的发展不见得有贡献。
通俗文学固然俗,背后却有特殊的创作意识和文化传承。金庸小说是做到形象与理念结合,阐发着不同的人生境界的。郭靖、杨过、张无忌恰好代表传统思想中儒、道、佛的侠义理念,这岂不耐人寻味?
把金庸小说纳入教材,教师可引领学生怎样读经典。它可以教得很“大”,如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也可以教得很“西方”,例如从文艺复兴和古典美学的角度,探讨金庸小说的艺术手法;还可以教得很“实”,例如追问“你喜欢小说中哪个人物?”“如果你来创作,你会让乔峰死去吗?”等。
AI时代,我们要给学生的不只是大数据,更要帮助他们学会深度阅读,以打开视野,建立实用的三观。
通俗文学的价值之一,就是可以被如此利用。
《星洲日报·东海岸》27/01/2020
2020年1月27日星期一
2020年1月25日星期六
2020年1月19日星期日
【233】让学术普及民间
去年耶诞前夕看到一则通告,优大校长尤芳达教授将巡回各地演讲,谈AI与教育。尤教授学识丰富,是国际知名学者,难得他抽空赴各地演说,是该大力支持。纳闷的是:关丹竟然不在名单内。
我发短信给尤校长,要求他到关丹来。他说行程很密,不过农历新年前还有一个空档,只是担心年关将近,听众会不方便。我二话不说,马上和他敲定这个档期。
跟着是和主办单位接洽。原来陈嘉庚基金会发起教育大讲堂,是希望聚合民间组织力量联合办讲座,让教育普及,学术民间化。他们承担主讲人的经费。这个概念很好,应该予以支持。于是,我联络彭亨董联会和校长职工会彭亨分会,希望他们和我们联合主办。两个组织的领导人也是二话不说,便答应了。这实在是社区教育的大幸!
陈嘉庚先生是万众景仰的慈善家,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比他的全部不动产还多。他深信“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所以“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有志之士希望传承嘉庚精神,于2013年成立基金会,通过“嘉庚学堂”办课程,“教育大讲堂”办讲座,“纪念堂”作为定点宣扬嘉庚精神。这是以行动普及学术,推广教育的可敬志业。
这让我想起90年代中期,我亦曾在关丹办过“清凉社会大学”。当时,我在阅读季羡林教授的回忆录时,深受他提到的德国教育启发。德国早年便做到人人都可以上大学,听专家演讲。但若要文凭,大学把关则很紧,非得下工夫做研究不可。这样的开放大学门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认知水平,鼓励学者走出象牙塔讲课,则有利学术和知识的普及。
“清凉社会大学”办过五次课程,每个课程10小时。林水檺、林纬毅、林心光、何国忠、章维新等教授学者曾应邀到来讲专题。为了普及教育和学术,我们只收费RM50;但我们却也不能不尊重学术,所以我们给予讲员1小时RM200演讲费,交通和住宿另予津贴。
可惜这个活动后来因社区的反应不积极,停办了。现在看到更加有势力的组织承办这样的活动,内心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
多以行动来代替批判和谴责,将有利提升民众的素养,促进国民的团结与和谐。
《星洲日报·东海岸》19/01/2020
我发短信给尤校长,要求他到关丹来。他说行程很密,不过农历新年前还有一个空档,只是担心年关将近,听众会不方便。我二话不说,马上和他敲定这个档期。
跟着是和主办单位接洽。原来陈嘉庚基金会发起教育大讲堂,是希望聚合民间组织力量联合办讲座,让教育普及,学术民间化。他们承担主讲人的经费。这个概念很好,应该予以支持。于是,我联络彭亨董联会和校长职工会彭亨分会,希望他们和我们联合主办。两个组织的领导人也是二话不说,便答应了。这实在是社区教育的大幸!
陈嘉庚先生是万众景仰的慈善家,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比他的全部不动产还多。他深信“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所以“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有志之士希望传承嘉庚精神,于2013年成立基金会,通过“嘉庚学堂”办课程,“教育大讲堂”办讲座,“纪念堂”作为定点宣扬嘉庚精神。这是以行动普及学术,推广教育的可敬志业。
这让我想起90年代中期,我亦曾在关丹办过“清凉社会大学”。当时,我在阅读季羡林教授的回忆录时,深受他提到的德国教育启发。德国早年便做到人人都可以上大学,听专家演讲。但若要文凭,大学把关则很紧,非得下工夫做研究不可。这样的开放大学门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认知水平,鼓励学者走出象牙塔讲课,则有利学术和知识的普及。
“清凉社会大学”办过五次课程,每个课程10小时。林水檺、林纬毅、林心光、何国忠、章维新等教授学者曾应邀到来讲专题。为了普及教育和学术,我们只收费RM50;但我们却也不能不尊重学术,所以我们给予讲员1小时RM200演讲费,交通和住宿另予津贴。
可惜这个活动后来因社区的反应不积极,停办了。现在看到更加有势力的组织承办这样的活动,内心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
多以行动来代替批判和谴责,将有利提升民众的素养,促进国民的团结与和谐。
《星洲日报·东海岸》19/01/2020
2020年1月18日星期六
2020年1月12日星期日
【232】重建巴别塔
杨澜在制作人工智能的节目时,提到了《创世纪》的一个故事:大洪水后,人们要建造一座巴别塔以通天扬名。耶和华见了说:“看哪,他们都是一样的人,说着同一种语言,如今他们既然能做起这事,以后他们想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创世纪》11.1–9)于是,人们的语言被打乱,不能知晓别人的意思。
杨澜走访各地的人工智能成果后,惊呼“巴别塔已悄悄构建”,因为现今人们可以轻易地通过语音转换器,听懂各自的语言。
“谷歌翻译”经常为国人嘲笑,可是那是早期词对词翻译出的差错。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人的智慧,技术专员会不断完善翻译的系统;有朝一日,文本翻译,语音转换都会达致化境。语言将不会造成不同族群的人沟通的障碍,学识和能力才会阻隔人们的沟通。
记得我们的社会闹哄哄在吵着爪夷文课题时,我们的同事在手机群组里,却不断用各种文字沟通。只要熟悉翻译网站,我们都可以把想说的话,转换为其他文字;如果看不懂,也可以复制在翻译网站求助。准确度高达七八成,理解对方的话语是不构成问题的。您不会奇怪,一位不懂泰米尔文的人,可以用泰米尔文字发言;一位不懂阿拉伯文的,可以看懂一段阿拉伯的文字。
巴别塔已近在眉梢,我们的教育是否还要墨守成规,依然注重语文的学习而不是语文的应用,教学生长大后再也用不上的技能?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不该再停留在读写算(3R)的指导中,而更该注重诸如批判性思考、有效沟通、互助合作、创意、好奇心等一辈子带得走的能力。要让小学生培养起这种能力,该让学生用他们日常使用的语文学习。我看过一幅图,左边画着三人各站在一个一样高的木箱子上看球赛,可是矮个子看不到;中间的图画着高个子不站木箱子,给了矮个子,结果三人都看到球赛,右边的却画着木篱笆换成了铁丝网,三人不站木箱子,都看到了球赛。语文往往就是那个木篱笆,障碍了一个人的学习。
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积极响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号召,推动MTB-MLE(mother tounge based-mutli lingual education, 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教育)。我在想:他们不过是一个起步,便叫全球关注了。他们可知马来西亚早就如此?我们的小学向来是双语或三语并重的,我们有国小、华小、淡小,用母语学习各科知识。我国岂不是世界的领航国家,足于傲视全球?
《星洲日报·东海岸》13/01/2020
杨澜走访各地的人工智能成果后,惊呼“巴别塔已悄悄构建”,因为现今人们可以轻易地通过语音转换器,听懂各自的语言。
“谷歌翻译”经常为国人嘲笑,可是那是早期词对词翻译出的差错。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人的智慧,技术专员会不断完善翻译的系统;有朝一日,文本翻译,语音转换都会达致化境。语言将不会造成不同族群的人沟通的障碍,学识和能力才会阻隔人们的沟通。
记得我们的社会闹哄哄在吵着爪夷文课题时,我们的同事在手机群组里,却不断用各种文字沟通。只要熟悉翻译网站,我们都可以把想说的话,转换为其他文字;如果看不懂,也可以复制在翻译网站求助。准确度高达七八成,理解对方的话语是不构成问题的。您不会奇怪,一位不懂泰米尔文的人,可以用泰米尔文字发言;一位不懂阿拉伯文的,可以看懂一段阿拉伯的文字。
巴别塔已近在眉梢,我们的教育是否还要墨守成规,依然注重语文的学习而不是语文的应用,教学生长大后再也用不上的技能?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不该再停留在读写算(3R)的指导中,而更该注重诸如批判性思考、有效沟通、互助合作、创意、好奇心等一辈子带得走的能力。要让小学生培养起这种能力,该让学生用他们日常使用的语文学习。我看过一幅图,左边画着三人各站在一个一样高的木箱子上看球赛,可是矮个子看不到;中间的图画着高个子不站木箱子,给了矮个子,结果三人都看到球赛,右边的却画着木篱笆换成了铁丝网,三人不站木箱子,都看到了球赛。语文往往就是那个木篱笆,障碍了一个人的学习。
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积极响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号召,推动MTB-MLE(mother tounge based-mutli lingual education, 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教育)。我在想:他们不过是一个起步,便叫全球关注了。他们可知马来西亚早就如此?我们的小学向来是双语或三语并重的,我们有国小、华小、淡小,用母语学习各科知识。我国岂不是世界的领航国家,足于傲视全球?
《星洲日报·东海岸》13/01/2020
【佛52】雪地撒种的痴汉
早期读江灿腾老师的著作,意外发现附录了印顺导师的一篇回应文章——冰雪大地撒种的痴汉①。导师对江文谈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深表赞同,并说:“(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佛教改革运动,我原则上是赞成的,但觉得不容易成功。出家以来,多少感觉到,现实佛教界的问题,根本是思想问题。我不像虚大师那样,提出‘教理革命’,却愿意多多理解教理,对佛教思想起一点澄清作用。‘理论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写一本书,就想‘台湾(或他处)佛教界广为接受’,我从没有这种天真的想法。我只是默默的为佛法而研究,为佛法而写作,尽一分自己所能尽的义务。我从经论所得到的,写出来提贡於佛教界,我想多少会引起些启发与影响的。不过,也许我是一位在冰雪大地撒种的愚痴汉!”
读后心有戚戚焉。印老说“大师是峰峦万状,而我只能孤峰独拔”,太虚、印顺两位大师对佛教贡献很大,思想深邃博大,我辈难以企及。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②“雪地撒种”的坚持和傻劲,却是我辈不可不学的精神。
我14岁接触佛法,“蜀中无大将”的机缘促使我当了廖化。太平佛教会周日佛学班的运行,马大佛学会的宿舍弘法和学会的运作,大专佛青生活营和相关课程的创办,马来西亚佛教学术研究的努力,乃至彭亨佛教会的道场维持工作,我都亦步亦趋地学会了担当。
知天命后回顾,我还是觉得这些工作,如果换着别人来担当,应该会做得更好。我这廖化可贵的地方是在忠诚与不变的信念。当年读到圣严法师的一段话:“我深深觉得佛法这么好,然而知道的人少,误解的人多,非常可惜,于是我开始钻研佛经,而且照着去做,希望能多懂一些,并让大家分享,那是十四、五岁的事情。”③我便立愿效仿,希望能够把正信的佛教更加普及开去,利惠更多人。虽谓不自量力,却也不是螳臂当车,而是冰天雪地播种的那一股傻气。
曾有一位不同信仰的同事为我的努力发出赞叹:“先炳做事很坚持,十年如一日,所以这个活动我捐助一百令吉。”他的确看到我“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但我的努力其实已经接近半个世纪。
“勇于承担,敢于负责”是何振森居士教会我的。这份勇气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您真会得罪不少人,众人皆睡你独醒的时光会很孤独难熬;当然您也学会妥协,如何更加圆融处世,否则偌大的一个团体要如何操作?
现实和理想是有距离的,我们在努力中会和现实妥协,却始终不会放弃那底线。如果回顾过去,不管是在佛教界或教育界,我都是雪地撒种的那个痴汉。
注:
① 此文收录在江灿腾《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1989。其后亦收录在印顺导师《华雨集》第5册。
② 原文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司马迁继承传统,曰“诗有之”,但《诗经·小雅·车辖》原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司马迁把它与德行挂钩,成了千古传颂之句。
③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学思历程》,台北:正中书局,1993
“渐修顿悟”系列之52
10/01/2020
读后心有戚戚焉。印老说“大师是峰峦万状,而我只能孤峰独拔”,太虚、印顺两位大师对佛教贡献很大,思想深邃博大,我辈难以企及。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②“雪地撒种”的坚持和傻劲,却是我辈不可不学的精神。
我14岁接触佛法,“蜀中无大将”的机缘促使我当了廖化。太平佛教会周日佛学班的运行,马大佛学会的宿舍弘法和学会的运作,大专佛青生活营和相关课程的创办,马来西亚佛教学术研究的努力,乃至彭亨佛教会的道场维持工作,我都亦步亦趋地学会了担当。
知天命后回顾,我还是觉得这些工作,如果换着别人来担当,应该会做得更好。我这廖化可贵的地方是在忠诚与不变的信念。当年读到圣严法师的一段话:“我深深觉得佛法这么好,然而知道的人少,误解的人多,非常可惜,于是我开始钻研佛经,而且照着去做,希望能多懂一些,并让大家分享,那是十四、五岁的事情。”③我便立愿效仿,希望能够把正信的佛教更加普及开去,利惠更多人。虽谓不自量力,却也不是螳臂当车,而是冰天雪地播种的那一股傻气。
曾有一位不同信仰的同事为我的努力发出赞叹:“先炳做事很坚持,十年如一日,所以这个活动我捐助一百令吉。”他的确看到我“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但我的努力其实已经接近半个世纪。
“勇于承担,敢于负责”是何振森居士教会我的。这份勇气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您真会得罪不少人,众人皆睡你独醒的时光会很孤独难熬;当然您也学会妥协,如何更加圆融处世,否则偌大的一个团体要如何操作?
现实和理想是有距离的,我们在努力中会和现实妥协,却始终不会放弃那底线。如果回顾过去,不管是在佛教界或教育界,我都是雪地撒种的那个痴汉。
注:
① 此文收录在江灿腾《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1989。其后亦收录在印顺导师《华雨集》第5册。
② 原文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司马迁继承传统,曰“诗有之”,但《诗经·小雅·车辖》原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司马迁把它与德行挂钩,成了千古传颂之句。
③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学思历程》,台北:正中书局,1993
“渐修顿悟”系列之52
10/01/2020
2020年1月5日星期日
【231】AI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在一次人工智能(AI)的研讨会中,一位发言人突然说:“其实我们怕什么人工智能时代?就像手机,以前大家都不会用,现在连阿公阿婆都用个不亦乐乎!”结果引起欢呼声一片。
这是典型的消费人心态。
人类托工业革命的福,生活不断改善,哪怕是第三世界国家,同样享有这种福利。第一波的机器发明,第二波的电力使用,第三波的网络技术,哪项不是我们今天的日常?我们该思考的,不只是会不会使用,跟不跟得上潮流,毕竟这的确是既来则安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变会带给社会怎样的冲击,新生代的教育又该怎样应对。
如果只从消费心态看,就会出现类似今天低头族的危机,只会使用,不会开创;更糟的是,使用层面还是停留在消磨时间、损耗生命里头,和人文的发展更是南辕北辙。
第四波的人工智能,将会颠覆人类的生活。就因为人工智能将普及到人人可用的商业产品,这才可怕。自动化将取代大量人力的工作,运算能力超过人脑的机器也将取代高学历的白领工作。这将“撬开更大的贫富差距,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①,如果不趁早做好准备,我们的社会结构将被撕裂,人格的尊严也将被践踏。
如果说第一波的机器从根本上改变了体力劳动的性质,第三波的信息通讯技术改变了认知的劳动,那么第四波的人工智能将同时影响体力和智力的任务。人工智能将以远超人类的速度和力量执行各类工作,大大提高生产力。如此一来,目前的许多行业如销售员、出纳员、险损估价人、市场分析,乃至放射科医生等,都将一一消失②。
面临这样的一种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岂能停留在过去的灌输和填鸭之中?若不规划种种的应对策略,却把时间耗在诸如爪夷文、该不该考试、用英文教数理的争辩中,我们该如何迎向人工智能时代?
《星洲日报·东海岸》05/01/2020
这是典型的消费人心态。
人类托工业革命的福,生活不断改善,哪怕是第三世界国家,同样享有这种福利。第一波的机器发明,第二波的电力使用,第三波的网络技术,哪项不是我们今天的日常?我们该思考的,不只是会不会使用,跟不跟得上潮流,毕竟这的确是既来则安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变会带给社会怎样的冲击,新生代的教育又该怎样应对。
如果只从消费心态看,就会出现类似今天低头族的危机,只会使用,不会开创;更糟的是,使用层面还是停留在消磨时间、损耗生命里头,和人文的发展更是南辕北辙。
第四波的人工智能,将会颠覆人类的生活。就因为人工智能将普及到人人可用的商业产品,这才可怕。自动化将取代大量人力的工作,运算能力超过人脑的机器也将取代高学历的白领工作。这将“撬开更大的贫富差距,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①,如果不趁早做好准备,我们的社会结构将被撕裂,人格的尊严也将被践踏。
如果说第一波的机器从根本上改变了体力劳动的性质,第三波的信息通讯技术改变了认知的劳动,那么第四波的人工智能将同时影响体力和智力的任务。人工智能将以远超人类的速度和力量执行各类工作,大大提高生产力。如此一来,目前的许多行业如销售员、出纳员、险损估价人、市场分析,乃至放射科医生等,都将一一消失②。
面临这样的一种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岂能停留在过去的灌输和填鸭之中?若不规划种种的应对策略,却把时间耗在诸如爪夷文、该不该考试、用英文教数理的争辩中,我们该如何迎向人工智能时代?
注:
① 李开复语。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8年12月刊。摘要版可看以下链接文章: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9992
② 李开复根据牛津大学、麦肯锡、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研究报告综合整理了365种人类工作的消亡概率。其中又按体力劳动和认知劳动划分出危险区、安全区、结合区、慢变区四类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星洲日报·东海岸》05/01/2020
2020年1月4日星期六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