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星期日

【231】AI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在一次人工智能(AI)的研讨会中,一位发言人突然说:“其实我们怕什么人工智能时代?就像手机,以前大家都不会用,现在连阿公阿婆都用个不亦乐乎!”结果引起欢呼声一片。

这是典型的消费人心态。

人类托工业革命的福,生活不断改善,哪怕是第三世界国家,同样享有这种福利。第一波的机器发明,第二波的电力使用,第三波的网络技术,哪项不是我们今天的日常?我们该思考的,不只是会不会使用,跟不跟得上潮流,毕竟这的确是既来则安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变会带给社会怎样的冲击,新生代的教育又该怎样应对。

如果只从消费心态看,就会出现类似今天低头族的危机,只会使用,不会开创;更糟的是,使用层面还是停留在消磨时间、损耗生命里头,和人文的发展更是南辕北辙。

第四波的人工智能,将会颠覆人类的生活。就因为人工智能将普及到人人可用的商业产品,这才可怕。自动化将取代大量人力的工作,运算能力超过人脑的机器也将取代高学历的白领工作。这将“撬开更大的贫富差距,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①,如果不趁早做好准备,我们的社会结构将被撕裂,人格的尊严也将被践踏。

如果说第一波的机器从根本上改变了体力劳动的性质,第三波的信息通讯技术改变了认知的劳动,那么第四波的人工智能将同时影响体力和智力的任务。人工智能将以远超人类的速度和力量执行各类工作,大大提高生产力。如此一来,目前的许多行业如销售员、出纳员、险损估价人、市场分析,乃至放射科医生等,都将一一消失②。

面临这样的一种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岂能停留在过去的灌输和填鸭之中?若不规划种种的应对策略,却把时间耗在诸如爪夷文、该不该考试、用英文教数理的争辩中,我们该如何迎向人工智能时代?

注:
① 李开复语。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8年12月刊。摘要版可看以下链接文章: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9992
② 李开复根据牛津大学、麦肯锡、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研究报告综合整理了365种人类工作的消亡概率。其中又按体力劳动和认知劳动划分出危险区、安全区、结合区、慢变区四类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星洲日报·东海岸》05/01/202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