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很强的适应力,可以面对不同的环境而生活,即使是儿童也不例外。
学校里,不管学习风气如何,儿童很自然地会融在其中。易言之,怎样的环境将会造就怎样的儿童。
北京一所高档的幼儿园传出亵渎儿童事件,惊吓各方。一名家长说:“孩子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老师如何喂药、打针、触摸他们的身体……听得我们毛骨悚然,悲愤不已。但是孩子却若无其事地在讲述。看着他们天真无邪地说话,我们倍感痛心!”这是一起人神共愤的事,但受害者幼小,被大人灌输错误的信息,反而把不该做的事给常态化了。大人倍感痛心的是无辜的小孩儿的无知,竟然叫一些无耻的大人给伤害。
有老师投诉现代孩子到学校是没有目标的,要说有,那就是考好试,杀个全科特优。一些学校唯恐学生考不好,一年级就开始采用六年级的出题模式,希望孩子及早习惯答题。这更加剧孩子们对学习的价值观的偏离。孩子懂吗?他们只听大人的。等他们察觉错失了珍贵的童年时,轻舟已过万重山,回头已是百年身。在提供孩子基础教育过程中,大人扮演的不只是灌输的角色,更多时候是打造怎样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如何帮助他们建构学习的价值。
就算是老师课堂上的教学,家里父母亲的辅导,都是在塑造孩子性格的过程。我在社交媒体吁请老师不要用笔画递增法教写字,因为那是虐待儿童之活儿。“土”就那么三笔,学生可轻易写出,偏偏有老师要学生写“一十土”,还说这样才记牢笔顺。我不禁要问,难道要帮助学生拼写英语“祝贺”Congratulation也要先写C,Co,Con……吗?
孩子自有其适应力,老师这样教他们就这样学,久而久之就变成习惯。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曾经画着一只大公鸡,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标示,要儿童记下公鸡身体部位的名称。这本来很正常,可是如果连最冷门的如肉锥(鸡冠和喙底下的那块肉)和距(脚上那把“匕首”)都要学生记起来,那就叫人摸不着头脑了。孩子有适应力,调动短期记忆力可以背起来,可是那又能说明什么?孩子的国语会学好了?这样的教材恐怕每周再加100分钟都不见有效果。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在建构着的不只是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大人岂能不谨慎?
我的学生在谢师宴说我拓宽了他知识的宽度。我很欣慰。当老师的,最怕没有东西教,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这是很美好的事!最低程度,他们不会因我而缩小了他们的视野。
《星洲日报·东海岸》26/11/2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