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

【佛74】悉檀一词的错译与诠释

为了讲“四悉檀对教学的启示”,我在优管搜索四悉檀讲座的视频。结果发现几乎所有讲者,都把“悉檀”解释为“普遍的施予”。大意就是说这是个华梵结合的词语,“悉”是汉语,意思是“普遍”,“檀”是梵语音译,“檀那”,即布施的意思。

可是,现今网络科普网站如维基百科,都说“悉檀”是梵语siddhānta的音译词,意译作成就、宗、理等。其中,维基还引用了陈寅恪的一番话说:“隋智者大师天台宗之祖师,解悉檀二字,错得可笑。好在天台宗乃儒家五经正义二疏之体。说佛经,与禅宗之自成一派,与印度无关者相同,以不要紧也。”陈先生是近代大学者,多篇佛教考证的文章都很有份量,如曹冲称象、华佗、莲华色尼等的考证都广受关注。因此,他如此嘲讽佛教界极为尊重的智者大师,可见“误译”和“错解”的问题是存在的。

“四悉檀”最早见于龙树所著《大智度论》,鸠摩罗什汉译,其后在中国影响极大,开创几个本土佛教宗派。由于有文献明确记载,四悉檀的内容是没有争议的,即: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

称“悉檀”是华梵结合出自《法华玄义》①,智者大师是根据他的老师南岳慧思所说。我觉得把四悉檀解为“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是非常好的一个说法,而且并不违背原文的意思,不管是南岳慧思也好,智者大师也好,他们并非信口诠释。

最近看一篇中国人大博士生的文章,提到“借由‘释名’而赋予名相新的意义,逐渐成为了僧人诠释经典、阐扬己意的津梁”,我非常赞同。作者对南北朝时期的翻译做了详细的爬疏,并说“天台智顗对译词的重新界定和灵活运用,既呈现了汉译佛典中对siddhānta的翻译状况,也体现了不同解释背后的意图”。

作者的结论是:“四悉檀对于智顗来说,并非只是《大智度论》里对八万四千法门的解释框架,更是还原佛法契于听法者的根性,使众生‘随类各得解’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顗所倡导的siddhānta新解,虽然不符合梵语原本的语意, 却贴切地反映了智顗释经和立教的根基。”因此,作者认为译师们的努力,“既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教理解的成熟和完善,也张显了一个异文化宗教在中国扎根、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我同意这样的一种考证和结论。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过出现在《与妹书》③,并不像他考证莲花色的文章那般论述严谨。将这种“闲话”出版,我觉得是对逝者不恭敬的做法。至于现代讲四悉檀的大德,我觉得该说清楚词语的原意,不该过于“俗讲”。

注:
① 天台智者大师说《妙法莲华经玄义》卷一:“南岳师,例《大涅槃》,梵、汉兼称。‘悉’是此言,‘檀’是梵语,悉之言遍,檀翻为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言悉檀也。”
② 向慧《对悉檀(Siddhānta)一词的翻译与解释——以南北朝时期的讨论为例》,刊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宗教研究》2015年6月。
https://www.dropbox.com/s/y6hpn6khqyfkp26/Siddh_nta.pdf?dl=0
③ 陈寅恪先生《与妹书》收录在金明馆丛稿二编第356页,三联书店2001年4月北京第一版。

“渐修顿悟”系列之74
12/06/202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