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SR推行后,常听到投诉说学生不会写字。理由是课纲说识字和写字要分开进行,就连数量,识字量也比写字量多,例如一年级要认560个字,却只写275个字。少写是造成学生不会写的主因。
“认写分流”是中国教改后提出的识字理念。推行前,他们做过研究,发现旧课程 “识字写字要结合进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①,主要原因是识字写字结合会降低识字率,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少写会不会造成不会写?主持教改的要员之一,北师大的郑国民教授曾就此著文提出他的观点②。他再三强调少写并不是不写,课堂上的“多认少写”也不是不要教写字,恰恰相反的是,应运时代的需要,写字教学必须要加强。换句话说,就是要精教。精教是要教方法,教规律,让学生在习字中掌握方法和规律,产生主动和积极的写字心态,而不是像过去般的被动和机械性写字。
过去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的小学生常常因习字而半夜不睡觉,最后是父母亲动手帮孩子写字,双造才能安眠。如今突然改变这种习惯,难免有些家长或教师会不适应,甚至怪罪少写字造成学生不会写字。其实,写字的多寡并不能决定孩子的识字率。只有培养孩子有意识地写,自觉地写,不要只是为了写而写,写了之后才可牢记。
在一次考试中,我问考生郑国民教授说“写字的数量不代表学生真正会写的字的数量”该怎么理解?要培养写字的哪些基本功,才做到“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
考生的答案趋向保守,尤其是对基本功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握笔、坐姿上。郑教授说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即说多写并不等于会写。大人不该认定多操练就熟练,只会要求学生反复写同一个字。孩子若是被动的、机械性的写字,对字是不产生印象的。一些儿童更为了解闷,还故意拆散笔画书写(参看下图)。大人也不该理所当然地认定坐姿正确,执笔正确,就可以把字写好,尤其是写了以后就记得那个字。
写字教学要精教:教会笔顺规则、间架结构、造字规律。
书法家最懂这道理。郑元德老师教我习字时,先教我看字帖分析笔画次序。二玄社的字帖几可乱真③,墨迹的深浅都看得到,如此一来可看出哪笔为先,哪笔殿后。写字时仿佛与书法家同一鼻孔出气,妙不可言,写上一整天也不腻。
何振森老师指导写字,可以在短时间颁发进步奖,也是因先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依据字的间架结构,来决定字的布局。哪个偏旁笔画复杂,要占据多少空间,先有了这些概念,书写时便成为有意识、胸有成竹了。
造字规律则让书写者自觉地写字。比如晴天的晴,以太阳为部首,字义跟日有关;青不过是声旁,表示读音。日加青就是晴,左窄右宽,起笔靠近竖中线,右偏旁占据较大空间……
汉字虽多,却有规律,熟悉这些规律便能举一反三。
注:
①北京语言大学江新教授2007年在《世界汉语教学》发表的《“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曾提及几位专家的对“认写分流”的研究,如崔永华(1999)石定果(1999)佟乐泉(1999)杨夷平、易洪川(1999)翟汛(1999)周小兵(1999)潘先军(2000)宋连谊(2000)柯传仁、沈禾玲(2003)江新(2005)。论文
②郑国民教授《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2002年《学科教育》第11期)《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2003年《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
③可以参考官方网站。
《星洲日报·东海岸》12/09/202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