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星期二

融合智慧 · 共筑未来 (上)

 这是我应育伯乐的邀请,在其年度教育盛会的演说稿。


绪言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结合三章理解,”道“乃是宇宙之本源,然而,它却是混沌的状态,是”无“。无中生有,有之后,我们逐一给它们命名。表面上看,好像利便了很多,但若从有要去认识无,往往却要迷失其中,不得其旨。
”教育“何尝不也如此?它的本质是传递智慧,照亮人生,但为了更有效做到这点,我们也”无中生有“,有了很多教育的名堂。这种种名堂,导向的应该就是教育的本质,但我们却也往往迷失其中,不得其门而入。

释名
之一、智慧
智慧有很多定义,有者更细分为智力、智能、智慧的差异。
今取佛教智慧(prajna)** 的定义说明。
《大般涅槃经》提到四依法,其中一条是”依智不依识“。《大智度论》诠释这句话时说:”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 识是前六识接触外境而产生的识别,但求乐(安逸)为目的。智则不同,智有分别善恶之作用,所以善于抉择取舍。从这里我们知道智有辨别善恶、对错、黑白的功能,不是只凭感官所驾驭。我们要依的是智,而不只是识。
从智慧有分别善恶的能力看,智慧和聪明是不一样的。
《维摩经抄》复言”转识成智“,对照前者,也是指转六识为智慧。不过,现今这句话很通行,且按世俗的理解,把”识“解释为”知识“。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曾刊载徐超富的文章:《 转识成智:现代教学的认知价值追求》。
可见智慧和知识是有差别的,知识只是让我们知道是什么,智慧却可以协助我们判断该做什么。《三国演义》写诸葛亮过江舌战群儒,曾批评江东诸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正好说明拥有知识和拥有智慧的差别。
教育的初心就是传递智慧。智慧有何特质呢?
我认为其一是要有知识作为基础。知识可以是外挂的,也可以是内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昌明,知识已经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您可以上网,拥有device,就可以获取知识。内化的则不然,是您在消化知识后得以融会贯通,成为您个人的精神财富。
其二智慧拥有判断力,明辨是非、黑白、对错,善于作出抉择,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其三智慧会拥有行动力,也就是在判断和抉择之后,付诸行动。如果不行动,拥有再多知识,善于判断,依然等于零。所以,我们都尊敬”做事“的人,因为他们善于应用他们的智慧。
以这些为目标来做教育工作,岂不是更有意义?
今天教育的花样很多,若不明其本,恐怕只能在枝末上打转,但知”名“,而不知其”道“,只追寻”有“而忘了”无“的价值。不得不慎。

其二、融合
融合,早期亦称综合,又称统整。
英语是integrated,我问ChatGPT,哪个中文翻译词较好,机器竟然先给我分析,然后才告诉我答案。超强!(见下图)。
陈怡倩在2017年出过一本书——《统整的力量:直击STEAM核心的课程设计》,非常值得参考。题外话:这本书我是在吉隆坡Kinokuniya书局买到的,我仍有印象。上网查询,发现他们在2019年就放上脸书推介。可是,到了2024年的今天竟然是没有人Like过,远比我的猴子像还不如。
此书用”统整“一词。它详细分析了STEAM的课程设计法,强调了跨学科统整的教育理念,并介绍如何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意思维的结合。
上午许斗达博士说了一句极富意义的话——人文一直都与科技同在,何须强调融合?
话虽如此,凡夫依然是在轮回之中,所以今天注重这个,明天可能又转向,后天又来个轮回,回到昨天所注重的。教育也是如此。智慧本是说不清的,不在话下,是混沌的一片。后来仔细分工,分出了好多学科。学科多了以后,就形成了”碎片“式的学习,一些学生强于化学,疏于物理;一些学生语文强大,数理贫弱。于是,我们造就的人才,都是单方面的”专家“。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就和程教授所说的功名话语、经济话语相应,人类被物化,成了追逐胡萝卜的驴子。当有觉者的发现碎片化学习不尽如人意,便倡议跨学科的整合,力挽狂澜于既倒。
科技的进步亦冲击着教育。最初提出STEM,强调数理和科技的重要。渐渐地发现这个趋势有危险,培育出来的人才或会缺少人文的素养,加激人类的物化。于是,在STEM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A,成了STEAM。从STEM到STEAM,是个逐渐演化的过程,这是我今天谈融合智慧的重点,不过我不细分其演变,只是点出为何它要演变。
下来的ppt,其实我是叫ChatGPT帮我弄的。
我是这样玩的:我先和它对话(友情提醒,如果你们要充分利用ChatGPT的功能,不要只把它当着Google般给您答案,要当它是个人,是个学富五车的老师,紧记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教诲,好好和它对话,它会很有耐心跟您对谈。我和它讨论STEM,STEAM,还有它的演变过程,哪个年代,有何具体成果,有何缺失,如何弥补……半天时间!
过后,我要求它用Graphic Design 把我们讨论的一些对比情况展现出来,它三五秒便做到。我不必做笔记,便有了纲要。最后我得寸进尺,要它把我们讨论的重点整理出ppt,它也完成任务。
谈融合智慧 integrated Inteligence,我们是迈向一个新的纪元,人机协作的时代已经到来。请不要抗拒机器的进步,反之要善用它,让它成为我们学习途径上的得力助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