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竞相展示华小有多少异族生,他们的学习又有多愉快之际,一位老师给我发了一个信息:“华小不是学华文的地方,而是用华语学习其他学科的地方。华小存在的价值不是因为有多少异族进入华小就读,而是各族有权利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接受教育。盲点不除,是不是有天异族不读华小,华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今天异族报读华小并不是什么支持华小,支持华小应该是站在人权角度去看待,对吗?我们支持华教是支持母语教育,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异族接受母语教育,而非本末倒置鼓励他们报读华小,是吗?”
我同意这位老师对华小的定位。马来西亚的华、淡小,应该被视为国家尊重国民接受母语教育的政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向重视母语教育,强调母语对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传统知识的作用,并呼吁各国提高对语言、特别是母语教学的认识。母语教育也能促使国民接受高质量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的基础。可是,环顾全球,真正让一个居少数的民族在所在国采用母语自由学习的国家并不多见。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在国际间的地位何其特殊。
如果不是这样看待华小的地位,而是以华小可以吸引不同民族的学生前来学习为荣,那又有何不同呢?其一,我们应该认清,我们在吹捧异族生在华小的成就时,有关民族是否会因此认同,并和我们一样以这些优秀生为荣?其二,强调华小的优越性,是否就此而使华小成为国家的主流教育模式,他族因此敬重华小的存在?其三,众多的异族生到华小来,会不会冲击华小本身坚守的“母语教育”的特殊性?
我们并不是要拒异族生在华小的门外,因为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我们应该考量的是“华语不是母语”的学生到华小来,应该如何学习。我们断不可削足适履,因为欢迎他们的到来,而改变华小作为“利用母语学习的教育机构”的特有价值。
《星洲日报·东海岸》04/10/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