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在我国是不会被强行关闭的,除非华社自己放弃。放弃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功利,二是无明。
不管是家长或是学生,都有可能因为功利心太重而放弃华文。“华文难考”已成为众多人的想法,因为怕会考少了一个特优成绩,影响文凭的美观,所以许多高中生不愿意报考华文,一些家长也会怂恿孩子这么做。其结果是,选修华文的中学生有减少的趋势。
在经济挂帅的社会,人的价值体现在其生产力和消费能力,因此“功利”成为了人的正常心态。哪家不谈功利,反而是变态;谁只谈过程,不重结果,更加是异类了。
可是,叫我们纳闷的,倒是学习华文不是更具经济效益吗?根据民族语言网(Ethnologue)发布的数据,世界上大约有70亿人口和7000种语言,其中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达11.9亿,比排在第二位的西班牙语4.14亿和英语3.35亿的总和还要高。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2010年日本GDP为5.39万亿美元,而中国GDP为5.7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两个数据不是强有力的告诉我们华文是全球更具经济效益的语言吗?许多跨国公司招聘员工,都以“懂中文”为优先考虑的条件。高中毕业文凭如果有一个“中文”的成绩,哪怕不是特优,其价值也要比别人高啊!
记得我高中时期的马来同学,成绩比较优秀的,都被保送到欧美深造。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成绩优秀的高中马来毕业生,却是被保送到中国留学。这说明什么?政府看到全球的局势转变,知道华语的经济效益,要重点栽培通识华语的马来精英。反观一些华裔,却只看见SPM的文凭,怕这张文凭不漂亮。对于这些人,我们除了用“短视”来形容之外,我还说他们是“无明”。
“无明”,指的是在没有正确的信息下而做出的思考和判断。功利会驱使我们急于做决定,无明则会让我们为自己的决定而付出代价。中学生不报考华文,肯定会冲击华小的师源。华小会欠缺华文老师吗?SPM少人报考华文,当局的规定申请师范课程最少要五科特优,包括华文。华文能力强的不当老师,恐怕日后要让中国毕业回来的国际汉语专业的学生填补空缺了。
《星洲日报·东海岸》25/10/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