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语文教师常有类似的“盲点”:一是要塑造全知全能的形象,认为教师就该是生字典、活辞书;二是被一些条规搞得晕头转向,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尽在枝节上打转。前者使自己承担得很苦,后者还进一步使学生学习得乏味。
例如笔顺,我们强调规范是好的,但不要因此而本末倒置,把笔顺视为识字的重要标准。掌握了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就表示语文能力提高了么?我看过一名实习生教写字,异族孩子很兴奋地到板前书写,三两下就把一个笔画繁多的字写好。可是实习生要他用笔画递增法重写一遍,学生每画一笔,兴奋程度就跟着骤减。
我国小学新课程采用中国大陆颁布并在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但有关文件却没有列明有关部首归部后该怎么念,因此上述教师产生了疑惑——该念“人字部”还是像过去一般念“人字旁”或“单亻旁”。
审视中国颁布有关文件时的说明:“部首检字法是一种常用的汉字查字法,广泛应用于工具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及其他领域的汉字检索。在部首查字法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立部问题,即确定部首的数目以及由哪些字(或部件)充当部首。”又说:“《汉字部首表》规定了汉字的部首表及其使用规则,主部首201个,保持了原草案的部首数,附形部首99个。其使用规则是,一般应以主部首为主,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作变通处理。该规范主要适用于工具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及其他领域的汉字排序检索,也可供汉字教学参考。”
我的了解是这份文件主要是作为工具书编纂的依据,至于汉字教学,只是“可供参考”而已。
何故?因为汉字部首的概念应该有“文字学部首”和“查检法部首”的不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部首”是“字典、词典等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至于如何“分”并没有说清楚。《汉字部首表》给“部首”的定义是:部首是“可以成批构字的一部分部件。含有同一部件的字,在字集中均排列在一起,该部件作为领头单位排在开头,成为查字的依据”。两相对比,我们可以说《现汉》还有保留似的重视“文字学部首”,新文件虽然强调尊重传统,但是在很多例子上却偏偏只重视“归部”,而不重视文字学的原理。像“盒”字,本是“上声下形”的形声字,部首是“皿”,教学上如此说,学生也好懂,“盒”就是盛东西的器皿。可是,新文件把“盒”归部为“人”。又如“本”字,本是会意字,是在“树”(木)的底部画个符号,指明“根”部,所以“本”有“根”的意思。在教学上如此解释这个词,对理解词义和记忆都有帮助,甚至有助于掌握造字的依据和原则。可是,新文件却列入“一”。
我们希望各个单位紧记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在回答记者的询问时所说的话——“我们这些规范标准都是为教师、为信息教育产品的研发人员提供知识规范,我们不主张把这些东西直接教给学生,特别不主张去难学生、考学生,语文课应该教得生动一点、活泼一点。不要让所有的语文知识代替能力。因此,这些只会对从事教育的人带来帮助,而不会增加教学难度。如果哪个单位发出的东西让学生去背,我想那是最拙劣的。”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29/01/2012
烎囧和平在Facebook上说: 基本上,語文教育的難點是如何利用語文去培養一個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去領會語文的美。既然大家覺得難點難突破,就抓住一些比較具體的東西來教語文吧。小學強調寫字;中學著重語文知識……我們會自認把語文教得很好,但是語文似乎和我們的生活脫節了。
回复删除烎囧和平: 我很慶幸自己曾經當過兩年的國中語文教師,這兩年給我對語文教育起了不同樣的瞭解。當年,我教中三,發現學生沒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思維能力也不好,可是這些學生在小學學績測驗,語文課可是獲得甲等的。我一直都想不到原因。後來進了師範,我才明白,原來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闖入了語文教育的誤區。倘若教師能在小學時就教導孩子如何閱讀和推敲,相信閱讀文言文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這種閱讀能力很重要,它不僅讓我們懂得領會文學著作的美,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公文、文件,還是論文發表等。
回复删除語文教育的範圍是很大的,我們無法全方位顧及。我們不是要培訓語文專家,但肯定的是我們要孩子懂得使用語文,甚至是體會語言。我們要孩子懂得掌握語文能力,而不是語文知識。
Chin Chu: 我没有教华文好多年了,小学中学我都教过,教语文的最终目的有很多,好的学生要教会他们欣赏,中等的学生要教会他们语言的美,中下的学生要教会他们运用,功能。不管你是全能,还是辞典,阅读量要够,能赏文嚼字,就能得心应手,因为最终我们都要教会我们的孩子独立学习,良好的阅读能力。您能,他们也会能的。
回复删除优美的语言被考试考坏了!
回复删除发现小六的考试越多考笔顺、部首、成语。。。。。。
这些都变成‘背多分’了
华文不再是优美了
回楼上的,据我所知,这两年类似的考题已经大大减少,不知您说的是啥时候的事儿?
回复删除